我院成功实施国内首例移动式125I粒子链共轴引流导管技术治疗胆管癌
2014年12月3日,徐忠法院长带领的微创治疗团队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移动式125I粒子链共轴引流导管技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术中患者无明显疼痛及不适,术后患者即刻能下床活动。该项新技术及医疗器械是由牛洪欣副主任医师发明、设计,并已获专利授权。该技术的成功实施,为胆管癌微创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方法。
2014年12月1日,由外五科收住院的一位失去手术机会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入院时全身皮肤黄染,皮肤瘙痒,食欲降低、乏力消瘦。腹部CT可见肝内一级胆管扩张,肝门部胆管肿瘤直径约2cm,伴有周围淋巴结转移。术前检查讨论,以徐忠法院长为首,由牛洪欣副主任医师、张西坤主治医师、杨焕刚主治医师组成的微创治疗团队,充分论证,精心设计,决定给予移动式125I粒子链共轴引流导管技术治疗。12月3日,手术在超声联合DSA下进行,经皮穿刺肝内胆管,顺导丝插入移动式125I粒子引流导管,造影明确胆管狭窄及肿瘤位置,将125I粒子通过内置导管技术插入至梗阻狭窄部位,并调整粒子位置使其紧贴肿瘤。该引流管既可充分引流胆汁解决梗阻性黄疸,又可以内照射治疗肝门部肿瘤,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放、化疗。
肝门部胆管癌具有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病死率高等特点,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等,姑息引流方法有PTCD、 ERCP、支架植入等。目前的治疗方法效果一般,患者1年生存率约10%左右。传统的PTCD、 ERCP、支架等引流方式仅能缓解黄疸,无法治疗肿瘤。该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既可以引流胆汁,又可以内放射治疗肿瘤。肿瘤消退、梗阻再通后可以拔除导管,大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移动式125I粒子链共轴引流导管技术,是晚期胆管癌、胰腺癌姑息性治疗的一种最新技术。我院成功开展该项新技术,标志着我院微创治疗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上一篇: 我院举行行政总值班专题培训与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