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
守护健康,从你我开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与您共迎世界卫生日 2025-04-03
每年4月7日,当“世界卫生日”的钟声敲响,全球的目光都聚焦于一个共同的主题——健康。这一天不仅是世界卫生组织的诞生日,更是一份提醒:无论身处何方,健康都是人类最珍贵的财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万千家庭共同守护生命的光彩。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更想与您聊聊:健康,如何从每个人的点滴行动开始。...
-
健康起点,希望未来——2025年世界卫生日科普,婴幼儿家长必读问答 2025-04-03
2025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以“健康起点,希望未来”为主题,呼吁全球关注母婴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同步提出“保障母婴健康,呵护祖国未来”,强调从生命早期奠定健康基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专家针对婴幼儿家长的饮食、成长和心理常见问题做了科学解答,助力家长科学育儿。...
-
保障母婴健康 呵护祖国未来——清明时节儿童中医保健小课堂 2025-04-03
清明是春季的重要节气,此时气温渐升、湿气增多,自然界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受外界气候变化影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结合中医“天人相应”理论,提醒大家清明时节需注重调护儿童阳气,疏肝健脾,增强抵抗力。...
-
时令节气与健康系列——清明 2025-04-02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作为二十四节气中唯一兼具节庆与养生意义的节气,清明不仅是踏青祭祖的传统节日,更是春季养生的重要节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提醒您,此时节万物吐故纳新,人体阳气升发,正是调理身心的黄金时期,但乍暖还寒的气候也需警惕多种健康隐患。...
-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小科普 2025-03-24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全面行动,全力投入,全民参与,终结结核”。作为全球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结核病至今仍威胁着人类健康。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专家团队,带您科学认识结核病,共同守护健康!...
-
科学管理体重,拥抱健康生活 ——全民体重管理年行动科普指南(一) 2025-03-21
近日,“体重管理”这个话题迅速出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愈发关注体重管理、重视慢病预防,是全民健康素养提升的体现。国家有关部门发布消息,计划实施体重管理3年行动,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体重、管好体重,健康饮食、积极参与运动锻炼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一、体重管理为何重要?近年来,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率超过50%,肥胖率超过16%,由此引发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关节损伤等健康风险逐年上升。体重管理不仅是外貌问题,更是对生命的负责。“全民体…
-
健康科普--解锁你的“黄金睡眠” 2025-03-19
春日的暖阳唤醒大地,睡眠的奥秘关乎每个人的健康。睡眠不仅是简单的休息,更是身体修复、记忆整合和情绪调节的黄金时间。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到来之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吁:关注睡眠质量,守护生命节律。今天,让我们揭开睡眠的科学面纱,用知识点亮健康生活。一、睡眠的"隐形使命":为何我们离不开好睡眠?1. 生理修复工厂深度睡眠阶段,人体分泌生长激素,加速细胞更新,免疫系统进入高效修复模式。研究显示,连续一周睡眠不足6小时,免疫力下降幅度相当于衰老20年。2. 记忆的夜间加工…
-
时令节气与健康系列-----春分 2025-03-18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寒暑均衡,自然界呈现“阴阳平衡”之态。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专家提醒,春分时节虽气候温和,但气温波动频繁,人体易受“倒春寒”和过敏原侵袭,需特别注意健康调养,预防季节性疾病。春分气候特点与常见健康问题春分后,北方地区气温逐渐回升,但冷空气仍频繁南下,形成“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此阶段以下疾病高发:1. 呼吸道疾病:气温变化大导致免疫力下降,流感、过敏性鼻炎、哮喘等患者明显增多。2. 肠胃功能紊乱:肝气旺盛…
-
时令节气与健康系列-----惊蛰 2025-03-05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3月5日,惊蛰节气携春雷与暖意如约而至。此时,蛰伏的万物在齐鲁大地上渐次苏醒,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专家团队也向市民发出温馨提醒:“惊蛰是阳气升腾、疾病易发的转折点,科学调护需从当下开始。”一、惊蛰前后常见疾病与诱因1. 呼吸系统疾病诱因:冷暖空气频繁交替,花粉、尘螨随春风扩散,易诱发感冒、流感、过敏性鼻炎、哮喘等。高发人群:儿童、老年人、过敏体质者。2. 皮肤问题诱因:紫外线增强+空气湿度低,导致皮肤干燥、过敏;蚊虫活跃,叮咬后易引发皮…
-
爱耳护耳 聆听美好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爱耳日”倡议书 2025-02-26
随着科技日益发展,耳机、智能设备不断普及的同时,噪音污染和不良用耳习惯对听力造成的威胁日益加剧。2025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倡导“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呼吁大家:减少挖耳,保护听力健康!一、挖耳的危害挖耳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但这一行为可能带来诸多健康风险:1.损伤耳道:使用棉签、发卡或其他尖锐物品挖耳,容易划伤耳道皮肤,引发感染或炎症。2.引发感染:不洁的工具或手指可能将细菌带入耳道,导致外耳道炎或中耳炎。3.耳垢堆积:频繁挖耳可能…
-
【健康科普】时令节气与健康系列-雨水 2025-02-18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春天离不开雨水的滋润,春天的雨水,润物无声,让枯木得以逢春,让种子得以萌发。春季阳气生发主要对应人的肝,且与脾脏关系密切,同时雨水节气湿气盛行,容易出现肝旺,脾虚、多湿,故雨水节气调养要点在于“健运脾胃以防湿滞,调达肝木以助升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提醒,雨水养生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一、宜养肝补脾中医认为,春季…
-
时令节气与健康系列-立春 2025-01-26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2月3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立春,春气始而建立也,意味着寒冬已尽、春意萌动。此时,“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欲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世间万物翘首以盼,想要触碰真正的春天。立春,一切刚刚开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公共卫生科和您一起开启新的篇章。立春时节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包括:一、感冒和流感保持室内通风: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减少前往拥挤且通风不良的地方…
-
时令节气与健康系列-----大寒 2025-01-20
大寒,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在岁终,处于严寒的四九。不过,大寒后冬去春来,就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也给了人们许多的憧憬和期待。大寒时节阴盛阳衰,养生宜防寒藏阳气为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带您了解大寒养生保健和疾病预防。大寒节气需注意预防以下几种疾病:一、风寒感冒:大寒时节,气温低,风寒之邪易侵犯人体,引发风寒感冒,症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等。应注意保暖,外出时穿戴足够的衣物,避免受寒。特别是头部、颈部和足部…
-
幽门螺杆菌感染:你不知道的胃病“元凶” 2025-01-08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胃病患者意识到,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常见症状,并不只是普通的胃炎或胃溃疡,背后可能潜藏着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这是一种能在胃内生存的细菌,被认为是导致胃病的“元凶”,甚至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那么,幽门螺杆菌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该如何治疗和预防呢?今天,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镜中心给您揭开这个胃病“隐形杀手”的面纱。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具有螺旋状外形的细…
-
时令节气与健康系列-----冬至 2024-12-23
冬至这天,《易经》有"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之说,意思是说这一天黑夜最长,最好是休养生息。 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四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科学养生不仅有助于健康过冬,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进而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冬至到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为您整理了一些冬至时节的健康科普和疾病预防小知识,带您养出健康好身体。一、饮食方面1…
-
时令节气与健康系列------大雪 2024-12-05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大雪节气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天气将更加寒冷,降水量也会逐渐增多,人体阳气也会随着自然界的阴气转正而潜藏于体内,冬季藏养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公共卫生科特别提醒:在这个时期,大家需要注意疾病预防和养生,以保持身体健康。一、疾病预防1、保暖防寒大雪节气气温骤降,人们应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和脚部。头部散热量大,不戴帽…
-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宣传 2024-11-14
秋冬季节,气温降低,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在享受温暖的同时如何避免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尤为重要。接下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公共卫生科将从多个角度对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进行科普,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这一安全隐患,并学会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一、何为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它在大气中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能够长时间存在并被人体吸入。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后,导致血液中氧含量下降,引起组织缺…
-
科普小课题---重阳节的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2024-10-10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重阳节。“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又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01 重阳节有赏菊、咏菊、食菊的风俗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说:“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
-
“打破壁垒,共防狂犬病” 世界狂犬病日 科学认识狂犬病 2024-09-23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高的致死率。9月28日是世界狂犬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打破壁垒,共防狂犬病”,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狂犬病知识,远离狂犬病传染源,降低狂犬病危害。一、狂犬病的危害狂犬病毒会侵袭人和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受损。患者会丧失吞咽功能,听到水声、风声会有类似溺水的濒死感,疾病晚期会肌肉痉挛停止,进入全身瘫痪和昏迷状态。最可怕的是狂犬病的致死率几乎是100%,通常发病后一周内就会死亡。正因如此,狂犬病的预…
-
科普时间 开学季,这些秋季传染病要注意 ! 2024-09-06
随着新学期到来,学生们返回校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开学季也是各种传染病高发期,那么秋季容易发生的传染病都有哪些呢?请跟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预防措施:1、饮食卫生。不喝生水,生熟食物要分开;认真清洗水果和蔬菜,正确烹饪食物,尤其是食用贝类海鲜等食物时应保证彻底煮熟。2、手卫生。保持良好的手卫生,进食前、如厕后、加工食物前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使用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不能代替洗手。3、避免接触。避免与患者亲密接触,班级内如有同学呕吐,应在老师的指…
-
一起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2024-08-01
什么是发热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经携携带病毒的蜱叮咬而感染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它是一种新发传染病,病原体是新型布尼亚病毒,又称“大别班达病毒”。主要是以发热、消化道症状、出血倾向、意识障碍、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性疾病,危重者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多器官衰竭而死亡。一、传播特点发病季节主要集中蜱虫活跃季节(5-11月份),该病可感染牛、羊、狗等脊椎动物和蜱等节肢动物,多篇报道证实了可以人传人。1.虫媒传播:…
-
如何安全度夏---夏季预防中暑小贴士 2024-06-14
近几天,济南开启“高温热浪”模式,持续的高温让“热死人”不再成为一个高温形容词,而是真实现象的叙述,随之中暑现象也频频发生。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中暑的小知识,让我们一起安全度过这个让我们“热得受不了”的夏天吧!一、什么是中暑?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比如头晕、恶心、心慌、四肢无力,严重的还可能出现昏迷哦。根据临床表现,中暑…
-
健康科普:认识疟疾、远离疟疾 2024-04-22
2024年4月26日是疟疾宣传日,今年的全国宣传主题是“防止疟疾再传播,持续巩固消除成果”。这个主题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疟疾防控,防止疟疾的再次传播,并持续巩固我们已经取得的消除疟疾的成果。通过宣传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识,增强抵御疟疾的能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从而推动疟疾的防治工作。疟疾俗称“冷热病”“打摆子”“发疟子”,是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血液寄生虫病,但是可防可治。寄生人体的疟原虫家族中有“四兄弟”,即“老大”恶性疟原虫、“老二”间日疟原虫、“老…
-
老年人动作变慢 需警惕帕金森病 2024-04-10
李阿姨,最近感觉穿衣服、系扣子越发吃力,和同龄人一起散步时,明显赶不上他们的步伐。值得注意的是,李阿姨最近几年经常睡眠中大喊大叫。经过检查,医生最后确诊李阿姨患上了帕金森病。李阿姨和家人都没听说过这种怪病,那么什么是帕金森病呢?帕金森病的由来1817年,英国一位医生詹姆斯∙帕金森首先发现并提出了这种疾病,后人为了纪念詹姆斯∙帕金森医生,就将这种疾病命名为帕金森病。并且,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这一天是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是不是很少见?帕金森病…
-
健康科普——这些百日咳知识你了解吗? 2024-04-09
近期天气多变,正值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国家疾控局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百日咳发病率明显上升。百日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传染病,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些百日咳的知识吧。一、什么是百日咳?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百日咳潜伏期一般为2-21天,平均7-10天,病程较长,典型病例可表现为持续2-3个月的咳嗽,故称为“百日咳”。二、百日咳是怎么传播的?人是百日咳鲍特菌的唯一宿主,百日咳患者、隐性感染者以及带菌者为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