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节气与健康系列-----大寒
大寒,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在岁终,处于严寒的四九。不过,大寒后冬去春来,就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也给了人们许多的憧憬和期待。大寒时节阴盛阳衰,养生宜防寒藏阳气为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带您了解大寒养生保健和疾病预防。
大寒节气需注意预防以下几种疾病:
一、风寒感冒:大寒时节,气温低,风寒之邪易侵犯人体,引发风寒感冒,症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等。应注意保暖,外出时穿戴足够的衣物,避免受寒。特别是头部、颈部和足部,以防寒气侵入。
二、心脑血管疾病:寒冷刺激可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出现胸痛、胸闷、心悸、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三、脾胃疾病:大寒期间,饮食不当易损伤脾胃,出现胃脘冷痛、喜温喜按、呕吐清水、食欲不振等症状。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多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等。同时,饮食宜清淡,注意荤素搭配,避免暴饮暴食。
四、关节疼痛:寒湿之邪易侵袭关节,导致关节疼痛,如类风湿关节炎等,可能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等症状。要注意关节保暖,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
五、呼吸系统疾病:大寒时节是感冒、咽炎、鼻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体质虚寒者、慢性病患者、年老体弱者尤其要当心,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流感。
为了预防疾病,建议大家做到:
一、早睡晚起,不扰动阳气。
大寒时节北半球太阳照射时间短,夜长昼短,要早睡晚起,以潜藏阳气,积蓄阴精。
二、室温宜保暖,衣着适度加厚。
寒邪袭表易伤阳气,应防寒保暖,但室温过高或衣着过厚则腠理开泄,汗出多而阳气不得潜藏。室外活动时间尽量安排在日出后或者午后阳光充足时刻。气温过低时避免外出活动,防治受寒而诱发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
三、足部宜保暖。
足部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所谓“寒从脚下起”,热水泡脚或艾灸太溪穴、涌泉穴、三阴交可散寒祛风、温经通络。
四、运动养生--忌汗泄
动则生阳,适当运动可发越阳气,利于抗风寒,可做慢跑、散步、练太极拳等和缓的运动,切忌运动过度,导致大汗淋漓,损伤气阴。
五、情志养生--含蓄乐观
大寒时节阴冷晦暗,人体处于阴盛阳衰的状态,因此养神的重点是神藏于内,志若伏匿。要保持精神静谧,避免大喜大怒,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应保持平和乐观,避免情志抑郁。
六、饮食养生--温阳为主
大寒时节阳气宜内敛闭藏,适当摄入温补食品,养藏阳气。推荐羊肉、牛肉等温补性食物和腰果、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等益肾食品。应合理搭配蔬菜和水果,以免内热郁结引发痤疮、便秘等病症。
“小寒、大寒”,一年之中最后的两个节气,周而复始,转眼又是新的轮回,寒冬已至,春天还远吗?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您一起,期待春天的到来。
上一篇: 时令节气与健康系列-立春
下一篇: 幽门螺杆菌感染:你不知道的胃病“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