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未来40天要过得“讲究”!
三伏天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间。炎热的天气往往容易造成人们食欲下降、胃肠道功能紊乱,极易出现消化不良、腹泻、消瘦等问题。三伏天的气候特点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所以科学合理的膳食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入伏之后,面对炎热潮湿的气候,我们怎样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呢?
伏天这样吃!
1、 合理搭配,能量充足
随着温度的升高,人体代谢也会增加。保证主食的摄入对于炎热的夏季十分重要。炎热的气温会使人们身体大量出汗,极易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及钾、钠等矿物质。建议主食粗细搭配,既保证了能量的摄入,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B族维生素。同时按照平衡膳食宝塔的原则注意荤素搭配,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古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就是保证能量和蛋白摄入的方式。
2、 清淡饮食,增加蔬果
三伏天气温不断升高,空气湿度大,导致许多人食欲不佳。这时增加一些清淡的食物可以防暑、敛汗、补液、增进食欲。建议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能满足所需营养,又可以补充微量元素和水分,防止中暑。可多吃一些含钾丰富的蔬果如:桃子、青菜、芹菜等。还可以饮用一些清凉解暑的饮品如绿豆汤、莲子粥、酸梅汤等。
当然清淡饮食绝不是不沾荤腥。炎热夏季更应该重视优质蛋白的摄入,保证每天都要有优质蛋白的摄入。水产品、瘦肉、禽类、豆制品、鸡蛋、牛奶都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
3、 增酸加苦,适度烹调
三伏天食欲差,增酸加苦可以帮助改善食欲、促进消化。苦味食物中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酸味食物还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
三伏天里建议多选择白灼、清蒸、炖煮、凉拌的烹调方式。少油炸、煎炸、烧烤等烹调。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高脂肪厚腻荤腥食物。
4、 适度运动,合理补水
尽量选择早晨或者傍晚时分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选择舒缓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瑜伽等,可以改善机体功能,缓解烦躁情绪。三伏天一定要多喝水,建议选用白开水、茶水、柠檬水等不含糖或含糖量低的饮料。补水时少量多次补水。
伏天这样做!
1、热水泡脚,祛湿邪
夏天湿热,最伤脾胃。很多人一到夏天就不愿吃东西,感觉自己胃胀、不饿,就是因为脾胃有湿邪。祛除脾胃湿邪最好的办法就是热水泡脚。很多人认为冬天才适合泡脚,其实,夏天泡脚,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泡脚可以健脾、除湿、通经、利水,有效缓解夏天的四肢乏力、食欲减退、困倦。水的温度不用太高,40摄氏度就足够了。加一些祛湿的中药,比如威灵仙(祛湿)20 克、苍术(通经)15 克、白术(健脾)15 克,效果会更好。
2、伏天开空调,26℃ 最合适
夏天很容易得空调病。一方面是空调房长期密闭,很容易滋生细菌。适应要注意通风换气,上下午各通风一次最佳。另一方面,是室内外温差太大,人体很难适应而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室内外温差不应超过8℃,一旦超过8℃,就超过了人体自我调节的界限,就会引发头痛、鼻塞。所以室内温度以26℃为佳,避免过大的室内外温差。
同时,夏季闷热的时候,空调适合开“除湿”模式,降低湿度可以有效缓解闷热感,降温效果更好。
3、喝水勿贪快、贪凉
夏天出汗多,身体很容易缺水,于是很多人喜欢大口喝水。一次喝一大杯或者一大瓶。但是这样喝水,其实很容易出现问题。水分迅速进入血液,会造成血液变稀,血量也会增加。心脏不好的人,很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更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心肌梗死。
所以,最好的喝水方式是:少量多次,一次100—200ml。同时,切忌贪凉。温水对人的身体最好,而且最容易帮助人体散发热量,最解暑。
入伏之际,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合理的作息和适度的运动。这样才能让身体在炎炎夏日中也能保持安康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