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一对“歪了”50多年的姐妹花---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成功实施高难度髋关节置换术
1月15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接诊一对50多岁的特殊姐妹,两姐妹同时患有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4型),姐姐单侧发病,妹妹双侧发病,步态呈鸭步,长期步态异常导致骨盆倾斜,腰椎疼痛,脊柱也发生了畸形,辗转多家医院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两姐妹被病痛折磨的已经影响正常生活,经多方打听来到山一大三附院就诊。
入院后,因治疗难度大,创伤骨科副主任王衍彪组织全科人员进行了严密的术前检查和评估。经术前测量,姐姐患侧肢体较正常侧短了5cm,妹妹双侧发病,骨盆倾斜严重,右侧较对侧呈屈曲内旋短缩畸形,根据姐妹不同病情制定不同手术方案,但是术中强行复位可能会造成神经血管的损伤,所以姐姐术中还需备大粗隆截骨,选用普通常用髋关节置换器械,妹妹术中备选转子下截骨短缩术,选用S-ROM特殊髋关节置换器械,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及备选方案后,决定为姐姐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周围松解+大粗隆截骨复位手术,决定妹妹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周围松解+转子下截骨短缩复位手术。
在手术室麻醉科的全力保障及其他兄弟科室的大力协助下,王衍彪团队先后为姐妹俩实施了髋关节置换术。此类患者髋关节长期脱位形成假性髋臼,而真正髋臼因为发育不良呈三角形且小而浅,处理髋臼时稍不注意就会失败,并且高位脱位造成髋关节复位也非常困难,手术难度极大。
术中王衍彪团队克服了松解、截骨、髋关节旋转中心的重建、软组织平衡以及关节初始稳定性等多重技术难点,顺利完成了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第二天,姐妹俩就能下地在助行器的辅助下行走了,对于术后的外观和步态,姐妹俩表示非常满意,术后一周俩姐妹康复出院。
王衍彪介绍,对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形成原因有很多,有遗传因素,也有其他原因,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在婴幼儿时期,如果发现髋关节发育不良,通过皮纹或彩超可以早期诊断,经佩戴支具方法进行保守治疗,有完全恢复的可能。当患者成年后如出现严重的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不能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动作时,需要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缓解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