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就诊服务

医院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精准微创诊疗---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成功开展“机器人”辅助CT引导下右肺肿物穿刺活检联合微波消融术

发布时间:2025-04-14
字号:+-14
浏览次数:

七十多岁的高大爷,8年前查体发现右肺结节,期间定期随访,结节较前变化不著。2024年8月份,在当地医院复查胸部CT示:右肺结节灶(径线约为13mm),考虑高危结节,建议专科会诊,未予特殊处理。今年2月复查胸部CT示:右侧结节灶(径线约14mm)。为进一步治疗,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通过检查,发现有既往“糖尿病”病史,入院后完善胸部增强CT示:右肺上叶尖段(6-24)见磨玻璃结节,截面约1.6cm×1.2cm,中心见点状实性结节。

 

患者高危结节,结合影像学表现,经科室讨论建议:1.先行肺穿刺活检明确病情;2.手术切除治疗。因患者年龄大,体质弱,合并糖尿病,手术风险比较大,通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的全面评估排除禁忌,拟局麻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肺结节微波消融术”。鉴于病灶毗邻支气管血管,肺穿刺出血风险较大,可应用穿刺导航机器人辅助同轴针穿刺,先行微波消融1分钟,闭塞病灶周围小血管,再行穿刺活检术及进一步消融手术。

2025年3月26日,在局麻下行“CT引导下右肺肿物穿刺活检术+微波消融术”。

定位

 2

3

同轴针穿刺:

在穿刺导航机器人精准辅助定位下,顺利完成局部麻醉操作。随后拔除局麻针,在机器人引导下精准置入同轴穿刺针至右肺肿物病灶内。移除机器人机械臂后,经CT扫描确认同轴穿刺针定位准确。继而通过同轴针通道,将1根消融穿刺针精确推进至瘤体底部,CT复查显示消融穿刺针位置理想。随后连接消融穿刺针与微波消融机电缆线,并接通冷循环管道及循环泵系统。以40W功率实施微波消融1分钟,消融过程稳定可控。消融完成后拔除消融穿刺针,将18G活检穿刺针经同轴针通道精确推进至预设肿瘤深度,顺利完成组织切割取样,轻微调整穿刺针方向后再次取样,所获活检组织经福尔马林固定后送检病理学及细胞学检查。整个操作流程充分展现了机器人辅助穿刺的精准性、稳定性和高效性优势,从定位到活检完成仅需15分钟,且通过机器人预设的同轴通道,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的胸膜损伤。

4

消融:

拔出穿刺针,将1根消融穿刺针经同轴针刺入推进到至瘤体底部,CT扫描证实消融穿刺针位置良好,用电缆线连接消融穿刺针与微波消融机,接通冷循环管道及循环泵。消融功率40W,再次消融3分钟。消融完毕拔出消融针,过程顺利。

6 

术后第2天复查

7 

术后病理示:

 

术后消融完全,建议定期复查。

病例特点:

1. 高危结节,毗邻血管,出血风险大;先消融后行活检,减少出血风险;

2. 同轴针可在影像引导下精准到达肺内病灶,单次穿刺实现多次取样或治疗,减少胸膜损伤、气胸、出血风险;

3. 机器人智能辅助导航定位系统的临床应用,实现扫描次数少、精准高效、辐射少。

小科普:

机器人辅助肺结节穿刺相较传统CT引导下穿刺优势明显:

1. 精准度高

亚毫米级精度:机械臂稳定性远超人手,可避免呼吸运动或操作抖动带来的误差(误差可控制在1mm内)。

智能路径规划:通过3D影像重建(如CT/MRI)实时计算最优穿刺路径,避免血管、支气管等关键结构,降低并发症风险。

2. 手术安全提高

实时动态调整:部分系统可结合术中影像自动修正穿刺轨迹;

减少穿刺次数:精准定位可降低反复穿刺导致的出血、气胸等风险(研究显示气胸发生率从传统15%降至5%以下)。

3. 微创性

更小切口:机器人穿刺针具更细(如部分系统支持18G以下细针),创伤更小。

4. 复杂性病历适应性

深部/小结节优势:对<1cm的肺结节或靠近纵隔、膈肌的病灶,机器人柔性针具和多自由度操作更具优势;

多结节同步处理:可一次性规划多个结节穿刺路径,提高效率。

5. 医生操作体验优化,减少辐射暴露,缩短手术时间